River Town (江城)

简介:
《江城》(又译《消失中的江城》,原名《江城:长江上的两年》,英语: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是2001年彼得·海斯勒(汉名:何伟)出版的一本书。讲述1996年及之后的两年彼得·海斯勒作为和平队队员参与在四川省涪陵师范学院(今长江师范学院)教学任务时的所见所感。本书为何伟现代中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另两部为:甲骨文和寻路中国。涪陵现为重庆市的一部分。
1996年夏,彼得·海斯勒有机会以美国“和平队”志愿者身份来到中国涪陵师范学院教英文两年。他的处女作《江城:长江边的两年》,写的就是这段时间的见闻。彼得·海斯勒在该书前言中写道:“这本书记录了我在涪陵的生活,夹杂着当地的历史、风景以及那里的人们。之所以写成这样,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外国人在涪陵那样一个小城里所扮演的两种角色:有时候是一个观察者,另一些时候又深深融入当地的生活。离开涪陵后,他开始写《江城》。4个月写完后,彼得·海斯勒看着自己的文字觉得很奇怪。“我的声音变了——和以前自己的文字声音完全不一样了,我不认识自己了。这让我信心倍增。”
– From Wiki and Baidu
我在重庆念完了小学3年级到高中,对重庆有着别样的感情。涪陵区是一个离重庆主城100多公里的小城,说实话我对它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也只在旅游的时候去过。当我在豆瓣看到以老外视角对这座小城的进行描绘的书,觉得十分新奇,立马买入开始读。
这本书确实令人体会到时代变迁的快速进程。作者到涪陵的时候是坐船去的,那时候重庆和涪陵之间还没有通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今天应该已经很少坐船去涪陵了。作者到三峡的时候,大坝还未完工,很多地方还露在水面上。关于历史和politics,有一些观念和评价在这个时代开始受到挑战。有些是被officially的永久逆转了,比如作者提到很多次的birth control。有些则面临隐藏在互联网中的一些带有戏谑式的解构。未来的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看来也是一个不好预测的课题:)。
但也令人惊奇的是,一些不管是否关于politics的观念,在三十年前和今天几乎没有什么差别。